听话听音,锣鼓听声。潘玉山见多识广,猜出了集团公司领导“微服私访”的意图。
不过,还有一个关键因素,潘玉山做梦也想不到,唐文胜总经理对韩家人非常了解,他想把韩畅纳入重点培养对象,又不想显山露水,担心韩畅骄傲自满,才要求机务部领导“微服私访”。
翌日,机务部部长专题给唐总经理汇报:“唐总,昨天我们三个人添乘了韩畅他们的车组……”
“张部长辛苦了,韩畅是劳模之后,在学校入了党……铁路运输安全与火车司机息息相关,对司机的培养,我们不能不能打破常规,还要杜绝拔苗助长。”
“是的,唐总思路前卫……您对司机培养工作高屋建瓴……我们一定对优秀人才储备与培养打破常规,不拘一格,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指导性文件,尽快下到发机务段。”
“嗯嗯,你们尽快拿出一个加速火车司机优秀人才储备与培养工作调研报告,提供给劳卫部,请劳卫部牵头制定文件。一定要避免拔苗助长,要在各行各业加速人培养与储备工作,而不仅仅在机务部门。”
“好的,唐总您还有什么指示?”
“21世纪优秀人才储备与培养决定企业兴衰,是铁路可持续创新发展潜力所在,培养人才要树立标杆……你们对韩畅这类优秀人才多关注一下,能不能把这个大学生树立起来,还得你们说了算。”
“好的唐总,我们机务部马上开会研究,成立调研组,深入机务段进行调研,一定给劳卫部提供第一手资料。”
张部长走出总经理办公室,下了楼,立刻给冀东机务段张段长打电话,“刘段,有个人好消息要告诉你。”
“张部您好啊,请您指示,我洗耳恭听。”
“唐总经理有指示,要加快优秀人才培养步伐……唐总非常欣赏你段的韩畅。昨天,我们添乘了韩畅和潘玉山的车组……”
“啊,领导微服私访了?我明白了,集团公司领导为我段人才培养呕心沥血,对我们鼓舞很大,我们感激涕零、感激涕零。”
“不要虚头巴脑,唐总指示,加快人才储备培养步伐,不能拔苗助长,行就是行,不行就是不行,硬杠杠不达标,绝对不能凑合。过几天,劳卫部可能下发文件,唐总经理要给杨董事长汇报,提交局党委会研究决定。”
“好好,谢谢部长大人,这的确是个好消息,我们保证先把工作做在前头。谢谢领导点拨,我们立即行动。”
“好好,就这样,我挂了,刘段,再见!”
“再见,张部长!”
刘段是张部长的心腹干将,工作能力没得说,“唐总对韩畅刮目相看,也许和那篇《为生命‘撂非常’》的长篇通讯有关?”
“再者,韩畅发现牵引杆销孔裂损立功受奖,局领导都知道。这个年轻大学生引起局领导注意不奇怪。”
“不行,明天我得亲自验证一下,人才培养得严格把关,不可掉以轻心,火车司机可是关键岗位,手握闸把人命关天。”
刘段抓起电话,“综合(信息)科,明天我添乘潘玉山车组,有什么情况提前告诉我。”
“刘段,我立刻联系三岔口车间。您稍等一会儿,我落实完情况后,马上给您汇报。再见!”
“对了,不要告诉车间我具体添乘机车的事儿,确认一下潘玉山车组几点走车就行。”
“段长,您又要微服私访啊?我知道了,现在我落实。”
张主任挂断领导电话,心生疑惑,“领导都有不可捉摸性……我这个芝麻官儿只能意会不可言传。”
于是他拨打生产指挥中心电话,“你好,我张光北,请给我查一下潘玉山车组明天几点走车?”
“张科长,请您稍等,我马上查。哦哦,张科长,潘玉山车组明天中午12点走车。”
……
翌日,刘段长添乘潘玉山车组,三岔口车间没人知道,他还带着安全科和职工教育科科长。
对于段领导的突然袭击,潘玉山和韩畅有些意外,师徒二人神情谈定,潘玉山依然要求韩畅驾驶,他负责“测试棒”竖立工作。
从三岔口到玉屏山,70多公里,三位领导目不转睛,见识了韩畅这个学员的能力。
一路同行,三位上级领导鸡蛋里挑骨头,居然没发现韩畅在操纵机车有什么破绽。他们还不甘心,又随潘玉山车组回返,一路向铜川站进发。
1788次列车到铜川站,领导们登上回冀东的小车,依然在讨论今天的收获,“我是没想到啊,韩畅操纵机车胸有成竹,气定神闲,分明是个老司机,根本不像个学徒,值得重点培养。”
“刘段说的是,我们两个都是‘红旗号’机车乘务员出身……潘玉山把韩大路培养人才的法宝用在他徒弟身上,的确事半功倍。”安全科长附和。
“这个潘玉山不简单,每次出乘对徒弟都是一次考试,可谓千锤百炼。更加难能可贵的是,潘玉山随时指导徒弟并及时纠正错误,他不厌其烦地竖立‘测试棒’,一般人根本做不到。他的好办法值得我们职工教育科大力推广。”
“刘段,王科长说出了我的心里话。从三岔口到玉屏山一个往返,140公里,韩畅在平稳驾驶,安全规章执行上滴水不漏,把我这个老司机都惊呆了。他不亏是我师父韩大路的孙子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动车司机请大家收藏:(www.xsyueduw.com)动车司机小说阅读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