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清文话音刚落,就听院外传来一阵脚步声。紧接着,从村公所的墙头外突然升上来几十个人头,正房和两侧厢房的房顶上也上来不少人,无一不是举枪伸出黑洞洞的枪口指向三人。
柴如桂一看,怒视陈继山道:“阁下这是何意?”
陈继山摆摆手道:“三位稍等一下。”
话音刚落,众人就听外面突然响起一通嘈杂喊叫之声,没一会便传来几声枪响,柴如桂三人顿时面色大变。
此时的正房内,赵新听到步话机里传来报告,说已经将负隅顽抗的珠尼色和齐布喀岱都抓了起来,村民无事,只是慌乱,他这才将手中突击步枪的保险关上,随手拍了拍身旁阿妙的小手。
没办法,赵新原本想悄悄关上门搞一下,可陈继山等人死活不答应,说什么也要将五里地外待命的警卫连调来。这么多北海军行动,想不引起恐慌那是不可能了,为了防止狗急跳墙,赵新只得命令警卫连的人把那两个粘竿处的探子抓起来。
他的乔装下乡大计算是泡汤了。不过从这一点也能看出,北海镇下面的各村远谈不上太平。
院子内,房檐下站着的高六庚冷笑道:“阁下的规矩就是这?想让咱三兄弟束手就擒?”
陈继山哈哈一笑道:“没事,抓几个满清的奸细而已,咱们接着咱们的。在下今天担负要务,要不是有人发话想见识三位的武艺,我本可下令直接拿了你们。不过大人说了,念在你们家中亲人都在满清为质,也不为难尔等,照刚才说的规矩来就行。不过要是有旁的心思,可别怪子弹不长眼!”
柴如桂三人对视一眼,拱手道:“还望阁下守诺重信。”
陈继山脱了外套,里面穿了件白色的棉布褂子,他将外套交给身后的同伴,这才走下台阶,站到了李清文十步之外。
旧时武林中人过手,先要报师门字号,主要是怕对方师门跟自己这边有恩或是有仇。若是有大恩,那就直接认输算是报恩;可万一要是点头之交或是有仇,那就得打了,有大仇的话还得奔死里打。
问题是柴如桂三个哪敢报字号啊,生怕给师门招来麻烦,而陈继山也是一样。所以两人上来什么话都没说,只是一抱拳,随即便拉开了架势。
双方对峙了十几秒,陈继山率先出手。
话说赵新曾经在闲暇之余,和陈继山讨教过太极拳“后发制人”的说法,陈继山表示从没听说过。从他少年开拳学艺,师父郭永福就告诉他,技击这种事,讲究的是“先动为师,后动为弟。能教一思进,莫教一思退。”
想来也是,武术搏击说来说去,归根结底还是要争先,否则双方何必动手,大家坐下来斗嘴皮子岂不是更简单?
也就是从陈继山的话里,赵新彻底想明白了一个道理,那就是所有的“退”都是为了进。技击如此,战争如此,人生亦是如此。
归纳成四个字,那就是“动短意远”。
以前他只是随大流的知道做人做事要懂得退让,谦虚嘛,总是好的。可对退让的道理却不甚了了。随着在战场上的指挥经验越来越多,他开始融会贯通。
人生在世,永远要保持一份进取之心,能进时要坚决进。而退,不过是为了下一次的转进。
陈继山一上来没用本门功夫,而是用了王远方教的擒敌拳,疾冲两步,左脚向前上微微弓步,“呼”的一下,右拳犹如出膛的炮弹一般,直奔李清文的胸口。
李清文看到对方的来势后也不出手,只等拳头即将临身时微微侧身,猛地一声低吼,左脚突然伸出狠狠往前一踏,脖子一缩,整个人就好像是一块巨石,“嗵”地就往陈继山的怀里撞了过去。
高手过招,其实就那么一瞬间的事,真要你来我往的打半天纯属扯淡。
陈继山见状,左脚后退,右手和藏在腋下的左手先后伸出,搭在了李清文的身上,使出了缠丝劲,双臂一转,手腕一抖,同时脚下跟着一绊,“啪”的一声闷响,李清文就被甩了出去,蹬蹬连退两步,这才站定。
李清文脸色涨的通红,冲陈继山一拱手道:“俺输了。”
我擦!这是啥啊这是?!
在场所有人,包括趴在窗户缝前盯着的赵新全都傻眼了。两人交手极快,眼花缭乱间就看见陈继山弓步出拳,两人一错身,然后李清文退了两步。
这就完了?!
外人不知道,可李清文自己清楚,他身上被陈继山搭上的两个部位都跟针扎一样疼。他连运几口气,痛感这才慢慢减弱。
柴如桂面带惊讶之色,愕然道:“通背缠拳!恁这是通背缠拳!恁是陈家沟的人!你师傅是郭......”
陈继山摆手打断道:“学艺不精,就不报名号了,免得给师门惹麻烦,给师傅丢脸。”说罢,他看着地面李清文踏出那三寸多深的脚印,点头道:“苌家拳,果然名不虚传!”
“啥?!”李清文听到师兄道破陈继山的身份,也躬身行礼,口中嘀咕道:“咋不早说!俺要知道恁是陈家的人,这拳不比也罢。”
李清文为什么会这么说呢?这还要从他师傅苌乃周的一段过往说起。
苌乃周自幼羸弱多病,听人说练武能强身,便开始习武,很快就变得嗜武如命。他最先是跟随少林门的闫胜道,后来又向客居汜水的一位峨眉派梁道人求教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乾隆四十八年请大家收藏:(www.xsyueduw.com)乾隆四十八年小说阅读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