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日后,战局果然如秦虎所料,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天朝北路前锋,即圣教军,受险峻地形及恶劣天气所阻,进度极为缓慢,又传闻军中沾染瘟疫,战力大减,军无斗志,军情很快便传回京城。
前锋不前,两万剑阁军不敢冒进,只好等待朝廷的下一步旨意。
其实圣教军进与退,快与慢,尽在国师的掌控之中。
国师的亲笔信,虽然没有明言,但秦虎早就心领意会。所以他不理会北路大军,而是全力与南路的广南军周旋。
广南军的情况也很糟糕,被大理军不断拖延骚扰,粮草军械供应不上,数万大军进退失据。
罗定远受了秦虎威吓,失了战意,索性装痴扮傻,故意磨磨蹭蹭。
军情紧急,战况不利,众大臣意见不一,朝会上吵作一团。而国师则亲自参与朝会,劝说皇上放弃进攻大理。
原因无非几个:
第一,大理山高路远,地形崎岖,天气复杂多变,大军远征,旷日持久,耗费大量军力财力,得不偿失。
第二,大理国一向臣服中原,没有对外扩张的意图,与其强行征服,不如怀柔安抚,获利更大。
第三,大理地处边陲,部族众多,即使占领全境,今后也要花费大量力气、钱财去笼络部族人心。而保存其国,则可以牵制吐蕃、交祉,作为中原西南的缓冲之地。
寥寥数言,丛国师嘴里说出来,胜过大臣们的一堆奏折。
加上有康王在旁边力挺,还有多数官员的附和。
皇上考虑再三,最后同意从大理撤兵。
荣庆王失望至极,但也无力回天。
军中将士渴望罢兵休战,康王顺从军心,自然获得更多将领拥戴。
朝会后,驿卒八百里加紧传递,朝廷的旨意先后传达到圣教军、剑阁军、广南军。
南北两路共计十万大军,开始缓缓撤退。
大理方面闻讯狂喜,慌不迭派出使臣,向天朝表示,愿意永为附藩。
大理每年向天朝进贡大量铁、铜、锡等矿物,以及大量木材、药材。
大理赔偿十万两白银,作为天朝大军军饷的补偿。
待广南军全部兵马撤走后,秦虎点起剩余的两千多人马,日夜兼程,赶回大理。
当他遥遥望见大理城高耸的城门,心中的欢喜实在难以形容。
结束了!
一切都结束了。
还有什么能比得上,征战的将士回到家乡,那种喜悦和满足的心情。
所有回城的兵士,都受到百姓们热烈而疯狂的迎接。小小的大理城,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。
秦虎入宫,缴还兵符、印信,谢绝了大理皇帝的一切封赏,单人独骑,返回那个熟悉的小院。
巷子口,众人站在那里苦等,正如他当初离开的时候。
那时候,他们与出征的亲人依依惜别,而现在,他们在等候凯旋归来的勇士。
林小荷、林小虎又哭又笑,跌跌撞撞跑上来,扑到父亲的怀里。
秦虎抱起一个,牵着一个,爽朗大笑道:“阿爹说话算数,我回来啦!”
林枫晚眼光温柔如水,说道:“我知道你一定平安归来的。”
秦虎眨眨眼睛,微笑道:“你们在哪里,哪里才是我心中的净土呀。”
林小虎扬起小手欢呼道:“走啰,回家啰。”
巷子里的小院,很快便被欢声笑语充满。
…………
…………
…………
欢声笑语虚幻得如同真实,然而我们的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结局:
那一晚,秦虎做了个奇怪的梦。
他好像并没有回到温暖如春的小院,还是置身于残酷的战场上。
战马狂嘶,刀锋冰冷,血与火冲天而起,兵士们哀嚎、倒地、死去。
房屋在崩塌,大地在颤抖。
无人可以幸免。
他无力挥动他的刀,无力发出愤怒的呐喊。
他望着倒地的伤者和尸首,恍惚中看见许多熟悉的面孔,有徐淮南、狄青鳞、丘十一、柳十七、鬼面将,有张峻、王逊、哈丹、许清韵,甚至还有林枫晚、甘三娘、高意意。
或者是血水、汗水模糊了他的眼睛,悲愤和伤痛掩盖了他的神志,以至于他产生了无数的幻觉?
很多年以后,漫长到他已经无法感知,或者会有另外一支更凶悍的军队,骑在马背上,席卷大地,肆意掠夺。
很多年的很多年后,或者小荷、小虎的后代,他们后代的后代,还需要拿起刀剑,为了立身之地,献上血肉之躯。
刀剑会生锈、腐蚀。
侠客或许能维持某些江湖正义,却无法维持人间的公义。
万物生生灭灭,再强大的王朝,也会在征战和纷争中消亡,取而代之另外一个王朝,周而复始。
正如魔教蜕变为圣教,谁能保证,圣教就不会重新蜕变成魔教?
战争不止,没有革新,民智不开,天下没有一处净土,人人卑微如尘。
欲望和野心好像杂草一样在墙缝里疯狂生长,然后侵蚀所有的砖石、木梁、青瓦。
也许有那么一天,天亮了,所有人真正醒来。
他们可以自在地呼吸,他们可以高声说话,他们知道前前后后左左右右的距离,他们知道什么属于自己,什么属于别人,该干什么,不该干什么。
他们把猛虎、凶器和大人物关进笼子。
他们共同维护公义、和平,拒绝战争。
活着和富足,既不是出于某某人的英明神武,亦非老天爷的恩赐,而是理所当然、天经地义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《魔教圣教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小说阅读网小说网更新,站内无任何广告,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小说阅读网!
喜欢魔教圣教请大家收藏:(www.xsyueduw.com)魔教圣教小说阅读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