鼓声一通,太极殿的殿门打开,殿中省殿中监赵大领着属官引导文武百官入殿,文官在左,武官勋贵在右。
只见殿中,高台分为两阶,最高是圣人,高高坐在最高台的龙椅上,太子坐在仅次于龙椅高台之下的左台之下。右台空着一个位置,这是太子世子的位置,世子年纪太小,年满十二岁方可上朝听政。
龙台之下则泾渭分明,将大殿一分为二。
左侧文官,右侧武官勋贵,依照着品阶排列,中间留着位置,想发言就从队伍中站出来。
因为今日不是大朝会,所以殿外的属官佐官们并未上朝,而是在官衙处理事务。
所以今日太极殿入目遍是紫衣。
朝堂上政事为先,只是却没有武将们什么事情,兵部与七座军府如今正常运转着,如今也没有了战事,边境小打小闹的冲突,自有都护府处置,兵部的辎重调动,七军府的人员调动,各有各的规则,所以文官们吵得不可罢休,武将们则打着哈欠冷眼旁观。
泾渭分明的朝堂上,圣人赵钰民微皱眉头,听着文官们你一言他一语,太子赵载承也是时不时做出一些总结,由圣人一锤定音。
军队经过之前动荡后,现在虽然分割为七军,不再是铁板一块,但在众多勋贵和军主的默契下也趋于稳定。
如今各军都在谋划着之后几年的战略布局,谁还有精力在这朝堂上争名夺利,还有再大的功劳能比得上开疆拓土?
至于文臣们争吵的话题,无外乎是国内民事,苏策听得津津有味,但是却一言不发。
以武立国,征战不休的大乾,文武相争不过是一场闹剧,重兵在手的军方随时都有着掀翻一切的力量。
别看文官们吵得凶,对于军中之事,前段时间靠着圣人赵钰民强压,已经削减了不少,若是再往军中伸手,即便是圣人赵钰民也不敢再去试探。
中军府,禁军府,厢军府,这是军方的让步,但让步不是退让,这一点不管是圣人赵钰民,还是勋贵将帅都明白,为了国中百姓,军方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。
再让,便是清君侧!
如今局势明朗,第一线,四座边军府下辖各都护府护卫大乾边陲,第二线,厢军府于都护府后储备厢军,第三线,中军府,禁军府屯戍重兵护卫两都。
如此,大乾才有了安稳的基础,文臣们也知晓军方的让步并不是势弱,而是为了国中百姓休养生息,因而吵得虽凶,但是多是为了事情先后与户部拨款拨粮。
下了朝,苏策带着手下二十五将直奔得胜楼,楚国公项城领着一帮勋贵紧随其后,苏策上了马车,罗阳提醒了苏策一声。苏策知道今天得胜楼中的花费少不了了。
笼络人心无外乎名利,文臣重名,武将重利,而利,苏策给的远超期待,所谓的军心在我,是上上下下都被苏策喂的饱饱的。
圣人赵钰民知道苏策在北军府收买人心,却不能阻挡,因为苏策是军主,是军主就得让手下军队吃饱喝足,谁挡着,谁就是整个北军的敌人。
世上哪来大义?
利益!
如今除了北军勋贵们自持身份外,整个北军早已唯苏策马首是瞻,老帅李思哲在北军中的影响力这两三年早已被苏策彻底抹去。
就连北军勋贵也无法阻止苏策,因为他们也同样是受益者。
用钱粮收买人心只是手段而已,不可替换才是苏策立身处世之道。
圣人赵钰民需要有一位能防止无战生乱的军主稳住北军,而苏策就是最好的人选,苏策可不止是在北军收买人心,皇族这个一直被忽略的势力,如今也跟着苏策发了财。
圣人赵钰民是天子,大乾皇帝,更是乾州赵氏的族长。
利益捆绑才能长久稳定,这样的道理谁都懂,但不是谁都能做到。
舍得!
舍得!
有舍便有得!
苏策带着手下听用二十五将上了得胜楼,楚国公项城领着勋贵去了得胜楼的小院。
外人看到的是北军府的饮酒作乐,那只是外人看到的。
宴毕,浑身酒气的众人离开。
北军府第二日下拨文书,又调去了不少辎重去往北地三都护府,随之一同前往的还有不少少年郎,人数不多,只有四五百人。
这些少年郎去往北地后,将会隐姓埋名,戍卫边疆三载。
而长安城则少了不少纨绔,街面上清净了不少。
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。
这句话文臣们没少教育子女,而武将们不会说这样的话,但是却会做这样的事。
军中泽袍,今日伸手帮一把,扶一把,也许几十年后,也会有人帮扶一把自己的后人,这才是军中情谊。
苏策几个月前写给兵部要求开采狼烟山煤铁矿的文书,通过蜀王赵载校的手呈报给了圣人赵钰民,直到如今,圣人赵钰民也没有给予任何批示。
苏策知道圣人赵钰民在等,等两个结果,一是苏策入宫,二是私采矿石。
只是苏策不想被人牵着鼻子走,朝会后北军府相聚得胜楼,而得胜楼中除了北军勋贵与北军府众将外,还有六位军主,五位国公。
除此之外,十六王府也来了两位亲王,唐王与彭王,唐王赵芳,彭王赵茂,这两位亲王是皇族中的老亲王,与圣人赵钰民的乃是叔侄关系,圣人赵钰民也得尊称一声皇叔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《崛起烽燧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小说阅读网小说网更新,站内无任何广告,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小说阅读网!
喜欢崛起烽燧请大家收藏:(www.xsyueduw.com)崛起烽燧小说阅读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